重慶市樹:黃葛樹,寓意為:重慶堅毅剛強,吃苦耐勞
重慶市花:山茶花,寓意為:重慶人俠骨柔腸,熱情奔放
重慶別名:山城、霧都、火爐、橋都、江城
懸掛在聯合國大廳的世界地圖上,僅僅標出了中國四個城市的名字,其中一個就是重慶。巍峨的高山,低回的河谷,承載著重慶三千年的文明史。在浩蕩的歷史長河中,重慶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輻射力,成為古代區域性的軍事政治中心和重要的商業物資集散地,歷千載而不衰,從容吐納萬物,化育生機。近代一百多年來,重慶又經歷了因商而興、內遷而盛、改革騰飛的發展道路,從一個古代軍事要隘,發展成為開放的、連接我國中西部的戰略樞紐;從古代的區域商貿中心,發展成為長江上游的經濟中心;從十九世紀的單一型轉口貿易城市,成長為中國西部最大的多功能的現代工商業城市;從位居四川盆地東部的港口城市,發展成為立足中國內陸、面向五洲四海的中央直轄市。重慶在我國西部地區的迅速崛起,不論是過去的輝煌歷程還是今天的日新月異,都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,為世人所關注凝眸。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建設和庫區移民開發,歷史又一次把重慶推上了新的起跑線,為重慶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;中央直轄市的設立,開辟了重慶發展的新天地;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,揭開了重慶加快發展的新篇章。今天的重慶在地理、人文和社會環境上,正在形成越來越強的磁場,產生著不可抗拒的引力,正日益凸顯其氣度恢宏、激情飛揚的魅力!
重慶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,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,以重慶為中心的古巴渝地區是巴渝文化的發祥地,這片土地孕育了重慶悠久的歷史。距今2至3萬年的舊石器時代末期,已有人類生活在重慶地區。公元前11世紀商周時期,巴人以重慶為首府,建立了巴國。后秦滅巴國,分天下為三十六郡,巴郡為其一。極盛時期巴國疆域以原重慶市為行政中心,管轄川東、陜南、鄂西、湘西北和黔北等區域。自秦漢以來的歷朝歷代,這一區域多數時期為一個統一的行政轄區,其行政中心設在原重慶市。重慶古稱江州,以后又稱巴郡、楚州、渝州、恭州。南北朝時,巴郡改為楚州。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為渝州,重慶始簡稱“渝”。公元1189年,宋光宗先封恭王,后即帝位,自詡“雙重喜慶”,升恭州為重慶府,重慶由此得名,距今已有800余年。1891年重慶成為中國最早對外開埠的內陸通商口岸。1929年重慶正式建市。1937年至1946年,日本向中國發動侵略戰爭,1937年11月20日,國民政府發布《國民政府移駐重慶宣言》,12月1日正式在重慶辦公,重慶成為中華民國戰時首都。1940年9月6日國民政府明確規定重慶為中華民國陪都。重慶是當時全國抗日戰爭和反法西斯的最高指揮部,世界著名的反法西斯中心,中國大后方的政治、經濟、文化中心,故重慶又有“三都之地”之稱。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后,重慶仍為直轄市。新中國建立初期重慶作為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軍政委員會駐地,是西南地區政治、經濟、文化中心,為中央直轄市。1954年西南大區撤銷后改為四川省轄市。1983年率先成為全國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,實行計劃單列,賦予省級經濟管理權限。1992年辟為沿江開放城市。1996年9月中央批準重慶代管萬縣市、涪陵市和黔江地區。1997年3月14日,經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批準,重慶正式成為中國第四個、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,掀開了重慶建設與發展史上嶄新的一頁。
重慶旅游景點:
城市標志:解放碑、朝天門、人民大禮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