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然塔在宜昌市南部長江北岸邊,是湖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著名名勝古跡。天然塔相傳始建于晉代,系由當時的著名文學家郭璞于西晉末僑居夷陵(今宜昌市)時所建。
明代崇禎末年,大學士文安之(夷陵人,1582-1659)認為原塔塔體低卑,塔寶狹窄,且年久失修,愿慷慨捐資,把原來小塔拆掉,建一座高大宏偉的天然塔。在一切準備就緒,即將動工興建時,崇禎帝自縊與李闖王兵敗,清兵驥臨宜昌外圍,文安之無奈只好將建塔事宜停止,急離宜昌赴廣西、川東及鄂西各地從事反清復明活動,最后兵敗流亡他鄉,未能實現修建巨塔的愿望。
時至清乾隆十年(1745年),東湖縣(今宜昌市)的士民們曾經捐資在原塔基處重建天然塔。然而,由于資金短缺,工匠技術有限,屢建屢垮,最后僅建好塔基二級。
直至清乾隆五十五年(1790年)春,才由東湖縣當時的士紳徐經業、王永言、盧鴻儒、覃永泰、張文學等10余人捐資重建天然塔。由于徐經業對于明清建筑的營造知識頗有研究,又奔走各地聘請修塔設計施工技術人員,并親臨現場解決各種疑難問題,在廣大士民的積極支持下,天然塔在修建期間共投入土木磚石各種建筑師和工匠100余名,歷時3年,終于建成。現存的天然塔便是清乾隆時這次重建的古建筑。
三游洞管理處在其網站上用這樣一段生動的文字介紹天然塔。磚石疊砌,八棱七層,高約42米,層層出檐,其下皆有斗拱裝飾。塔座八角,有石雕八大金剛負塔,形象生動。底層塔門西向大江,石額刻“天然塔”三字,邊框飾二龍戲珠及云紋圖案;門楹刻:“玉柱聳江干,巍鎮荊門十二;文峰凌漢表,雄當蜀道三千。”塔內有145級石梯盤旋至頂。登臨塔頂,俯瞰宜昌港,舳艫相接,帆桅如林;對江五龍山,五峰連峙,蒼翠欲滴,狀若五龍蜿蜒臨江。每當朝陽初起時,塔光山影倒映江面,宛如一條巨型鋼鞭,壓在五龍之上,因而又有“鞭打五龍”之稱。
|